今天是:

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青春勇担当,实践绘江南】江南学子探索青海循化乡村振兴特色路

发布日期:2024-09-05  来源:商学院   文/图:“红光璀璨文旅梦”实践团 审核:孙小芳

红光辉映文旅,产业振兴乡村。近日,江南大学商学院“红光璀璨文旅梦”实践团赴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访谈探索当地的红色文化、民俗风情与和谐生态,旨在以青年力量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红色文旅领航,产业振兴赋能。实践首日,实践团到达海东市循化县红光村进行调研。红光村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名寓意“红军精神、光照千秋”。实践团成员跟随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逐一参观西路军纪念馆以及红光清真寺、红军庄廓院等红色遗址;观察西路红军被俘时依然斗智斗勇在建筑修建中融入的红五星、镰刀、锤子等象征着革命信仰的图案;学习西路红军威武不屈、坚定不移、红心向党的革命精神。“没有红军,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今天的红光村,所有的精神财富都是红军留下的。”马乙四夫如是说道。如今,红光村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与服务业,打造西路军纪念馆、红色广场、红光清真寺等六大景点吸引游客,同时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纪念品超市等来服务游客,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然而,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也了解到,红光村依然面临着留不住旅客与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为此,红光村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一方面,为了留住旅客,红光村持续打造系列景点,丰富游客行程,努力将游客留在当地用餐。同时修建旅客服务中心、文创特产超市等增强游客体验。另一方面,为了留住青壮年劳动力,红光村充分利用150亩村集体土地,由村集体开设服装加工厂、电动石墨加工车间等提供就业,此外,红光村还把一些土地承包给企业或个人开展野炊基地等,不仅有效解决红光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也促进旅游业等产业振兴。

共赏民俗风情,共促民族团结。实践团走进循化文都藏族乡、撒拉尔故里等地了解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循化县的生动实践。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居住着撒拉、藏、回、汉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5%左右。千百年来,在循化这片热土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常开长盛。“‘和’的关键在尊重。”撒拉族小伙马英杰对实践团成员们这样说到。“虽然我们的信仰不同,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和睦相处的第一点就是要尊重他人。”话未说完,迎面走来一位藏族大叔,马英杰熟练地用藏语打起了招呼。实践团成员惊讶这个撒拉小伙竟然还会藏语,他说:“我就是感觉用藏语和藏民们沟通更亲切些,所以才慢慢从只会打个称呼到现在能沟通交流。”行走在循化,大好山河壮美秀丽,但各民族间相爱相亲的情谊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也了解到,为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循化县政府“火力全开”,开展特色活动、加快景点串联、壮大拉面产业……一项项惠民举措不断推进各民族群众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依存,以期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贡献循化力量、展现循化担当。

发展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循化当地企业探访绿色产业发展概况,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90多公里黄河流经此地,滋养了养殖业、旅游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从红椒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公伯峡水电站的生态智慧,再到黄河水路的优美风光,每一处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重点探访了当地高原特色冷水鱼网箱养殖业,以循化县红光村村民在2009年自主创业成立的公伯峡水产养殖基地为例,目前该渔场养殖基地面积约45公顷,已建成6×6的标准网箱55组,12×12的网箱42组,周长60米的圆形深水网箱25个,主要养殖青海黄河冷水鱼,包括三文鱼、黄鳟鱼等。养殖的三文鱼、黄鳟鱼等在经过三年左右的生长周期后会销往上海、广州等地,售价大概在90多元每公斤。目前市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上游清澈的黄河冷水资源,让当地农民成为高原上的“打鱼郎”,在吃上“生态饭”的同时,也留住令人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

红色文旅“正青春”,民族团结之花“正盛放”,绿色发展“正当时”。江南大学商学院“红光璀璨文旅梦”实践团成员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精神号召,远赴青海循化见证了一条“红绿相映”“民族团结”的特色强村富民路。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用实际行动为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合影

马乙四夫讲解西路军历史

实践团成员参观撒拉族历史文化馆

实践团成员与藏族姑娘合影

渔场实景

阅读( (编辑:商学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