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2日,由生物工程学院三支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参赛队伍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赴北京、汉中、西安、无锡、吉林、上海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公司进行实践交流。
实践团队第一组于7月5日赴北京参加关于合成生物学的研讨会议Beijing Rigional Meetup。会上2017级本科生圣弟青、杨惠婷同学介绍了通过有效控制使枯草芽孢杆菌高效生产surfactin的详细过程已经surfactin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讨论项目开展过程中各环节的经验做法,并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会后参观了北京大学的iGEM实验室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iGEM实验室。
实践团队第二组致力于传播合成生物学思想和理念。7月9日-11日,实践团队分别赴汉中、西安与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师生进行报告和交流。陕西理工大学副校长程琳杰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龚国利教授以及两校的师生分别出席会议,江南大学2017级本科生方佳华从常见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开篇,做了关于合成生物学以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人大赛的题报告;2016级本科生曹煜从标准化、模块化到去耦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内涵。
实践团队第三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7月17日—22日,实践团队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港下的无锡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践调研,调研过程中团队实地研究了工厂对发酵车间内可能存在的噬菌体污染问题,并与一线工人交流当下生产过程中对噬菌体防治的策略,讨论噬菌体污染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抗噬菌体菌株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此外,实践团队还分别赴吉林大学、东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交流,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参观巴斯德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交流过程中,实践团队三个小组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科研院所进行深入交流,收获了新的问题解决思路;走进工业生产现场,发现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一路实践学生们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收获满满。
一直以来,学院注重引导学生将科学研究内容带出实验室,走向高校,走向企业,把科学研究写在实践之路上,同时建平台,搭梯子,将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工作相结合,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有效树立了学生的专业自信与科技报国的决心。
走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