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同济大学金明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姜学松老师来校交流

发布日期:2019-06-06  来源: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图文:朱叶 审核:刘仁 潘庆伟

2019年6月3日,同济大学的金明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姜学松老师应邀带领学生来访我校化工学院,并于协同创新中心2楼会议室进行了学术交流。

金明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低能量光子可激发光生酸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廉价的、节能的光源日益受到UV固化领域的重视。但是,因为其发光波长主要位于近紫外至可见光区,传统的紫外吸收型光引发剂的吸收与LED发射波长的不匹配,开发新颖的、对LED具有高度光敏感性的光引发剂就显得非常必要。报告介绍了一系列带有不同推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以及不同的π-共轭体系的硫鎓盐类光生酸剂,其最大吸收波长处于350~450nm之间,在该波长范围内的LED激发下体现出非常好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质。把这些硫鎓盐引入到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体系、环氧和乙烯基醚阳离子聚合体系、巯基-乙烯基聚合体系以及自由基-阳离子杂化光聚合体系都体现出了优秀的光引发能力。另外,这些鎓盐光解后的产物是优秀的敏化剂,可以见一步敏化紫外区吸收的碘鎓盐的光聚合。这些硫鎓盐类光生酸剂分子在光固化、光刻胶、紫激光CTP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随后,姜学松老师做了题为“动态褶皱图案化的智能高分子表面”的报告,具有环境刺激响应性动态微纳图案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对高分子表面性能如光学、声学、电学、摩擦和浸润性等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实现智能高分子表面,然而如何在表面上制备出动态、有序的微纳米图案一直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巨大挑战。姜老师将动态化学引入到褶皱图案体系中,发展了一套制备动态微纳图案的新策略,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温度、pH、光和客体分子刺激响应性的图案化表面,为制备智能高分子表面提供了新思路。姜老师还提出了制备二维有序的动态微纳褶皱图案的方法,二维严格有序褶皱的制备方法不仅有效地推动了褶皱图案研究领域的发展,还有望成为制备表面微纳图案的普适方法。这些有序的、动态表面微纳图案可以实现智能高分子表面,在智能光学材料如动态光栅、防伪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金老师与姜老师的报告视野宽阔、内容精彩,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报告会参会师生就感兴趣问题与金老师和姜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金明教授为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有机合成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光功能小分子与聚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质。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合成UV LED可激发的光生酸剂类阳离子型光引发剂以及肟酯型等自由基型光引发剂,通过研究各种光引发剂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质,结合各类可聚合单体和树脂(包括自由基型和阳离子型),探索制备的各类光引发剂在光聚合、光固化油墨、胶粘剂、3D打印、光刻胶等方面的应用。

姜学松研究员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获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晋升为研究员。2009-2010年期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做洪堡学者,2011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5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和上海市曙光学者。研究方向为智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图案化表面,发展了构建动态褶皱微纳米图案的新策略,相关工作近年来在Acc. Chem. Res., Sci. Adv., Adv. Mater., Angew. Chem., ACS Macro Letter/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中国国家专利授权20项,国际专利2项。先后主持了包括1项上海市重大项目和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项目。

金明老师展开报告

姜学松老师展开报告

报告会现场

师生踊跃提问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