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我校大学生记者团开展“寻旅红色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19-08-22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林婷、刘晓玲、夏玉溪、吴沁烨、陈冠林 图:刘英豪 审核:陆敏芝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解江苏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8月中旬,在党委宣传部老师的带领下,由江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6位同学组成的“寻旅红色文化实践团”聚焦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探访常州、南京等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点,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等方式了解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号召全社会保护红色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8月13日,实践团来到调研的第一站——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该馆由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内设施齐全,资料丰富,详细展现了瞿秋白从出生到为革命献身走过的36年。透过泛黄的旧照片和报纸,得以窥见一代英豪孜孜不倦为中国寻求光明之路的光辉一生。回味瞿秋白生前写下的著名诗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便更能明白江南的风雨如何浇灌出他的灵动与勇毅,他又是如何为黑暗的旧中国衔来共产主义的柳枝。纪念馆参观的游客中既有带着小孩的年轻家长,也有双鬓花白的耄耋老人,以及单位组织前来学习参观的党员干部等。一位游客在接受实践团同学采访时说 “红色文化对当下的社会来说就像一股新鲜的空气,能够净化种种不正的风气,所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民众也主动呼吸这份清新的空气”。

当天下午,在常州三杰纪念馆中,同学们又一次领略了以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为代表的众多革命烈士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红色精神。他们为在一片黑暗中寻求光明,投身敌火,化作惊雷震碎了旧世界。在展馆二楼,还展出了多位在和平年代无私奉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如舍身挽救六名学生生命的殷雪梅老师。正如导览所言:“在这和平时代,我们更应将这些坚守自我革命精神的勇士永存于心。”

8月14日,实践团奔赴南京市进行实践调研,首站来到雨花台风景区烈士陵园。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自北大门入,雨花台群雕《英勇就义》向北屹立,他们是九位英勇不屈的革命烈士,昂首挺胸,目光坚定。静静仰望雕像,仿佛能看见英雄不折的傲骨、不灭的忠勇。同学们沿着纪念碑、纪念馆连结的中轴线行进,于纪念馆中阅读烈士故事。在影视厅放映的影片中,烈士就义前的英勇无畏与对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深深打动着人们。步步前行,大家心情愈发沉重。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也将一直散发光芒,照亮中华民族漫漫前行路。

建立在南京大屠杀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它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景区内陈列有大量独特的建筑、雕塑、历史文物和图片,辅以景区和平公园、胜利广场、“万人坑”遗址等其它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文生态景观,形成了由历史和人文相糅合的丰富观赏资源。经过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组成的档案墙,拾级而下,《南京大屠杀史实馆》序厅在暗沉的灯光笼罩下显得庄严肃穆。在满天星光下,幸存者照片墙永远凝视着这段历史。史实展全面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同时大量运用了第三方视角,从多角度呈现历史真相。证言墙上大量亲历者的证言证词、“情景角:长江边的屠杀”、多处“微观史”、“黑匣子:死难者遗骨坑”等展位,让大家仿佛能触摸到当年的历史。除了可以对话幸存者,聆听口述历史,馆内还增设了大量的体验区域,让观众通过诸如翻阅铁书、触摸遇难者名单,指纹留言等方式,与历史产生关联与共鸣。

通过参观寻访,实践团师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爱国主义教育。无数革命志士怀着崇高信仰,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今天美好生活,他们的精神在今天和平建设时期依然是宝贵的财富,作为当代青年要汲取信仰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干兴邦,奋发有为,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为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传播的相关情况,实践团开展了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后期将制作相关视频,当好红色文化“传播者”,在社会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传播力度,为聚力爱国主义精神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瞿秋白纪念馆内合影

游客现场填写调查问卷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